
工作人員在調解室對居民間矛盾進行調解。 今年以來,玉溪鎮創新基層治理模式,通過整合社會資源,打造“和事佬”基層治理品牌,搭建起“黨建引領、群眾參與”治理架構,推動老黨員、鄉賢、退休干部、志愿者等群體與基層治理多元嵌入并深度融合,不斷完善“三治融合”的現代基層治理體系。 志愿服務 架起干群和睦“連心橋” “謝謝你們,這么快就給我送來了?!鼻岸螘r間,玉溪鎮曹家村2社村民賴廷義生活物資用完后,因行動不便不能及時外出購買,情急之下,老人撥通了“和事佬”志愿服務隊的聯系電話,將這件煩心事反映給了志愿者。不到半小時,志愿者袁友明就把藥品送上了門。 賴廷義所夸贊的“和事佬”,正是玉溪鎮黨委、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層治理導向,充分整合村(社區)干部、黨員、鄉賢、退休教師等資源,合力打造的一支“與群眾走得更親、與群眾離得更近”的基層治理志愿服務隊。 今年以來,“和事佬”基層治理志愿服務隊不斷延伸服務觸角,共參與治安巡邏160余次,開展政策法律宣傳30余次,為群眾提供水(家)電維修、健康醫療服務等民生服務238次,為學生提供教育輔導21次,投入疫情防控排查、區域核酸檢測等800余人次。不僅成為聯系黨群關系的牢固紐帶,更讓居民群眾看到了變化、見到了成效,逐步從基層治理的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。 下一步,該鎮將繼續優化完善相關制度,進一步加強陣地建設,用心用情織好“基層治理網”,精準有效辦好“百姓身邊事”,全面激活基層社會治理“神經末梢”,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。 糾紛調解 實現問題不出村 在玉溪鎮新田社區便民服務中心,有一個“和事佬”調解室,每當社區群眾碰到解不開的“疙瘩”,他們會相約著一起到調解室找“和事佬”解決。 調解室的負責人叫傅興文,是新田社區一名鄉村醫生。 今年59歲的傅興文,是土生土長的新田社區人,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參加工作后“也是一直圍著新田轉”——曾先后任新田社區主任、書記等職務,說起該社區的事情來也是如數家珍。今年9月份他加入“和事佬”基層治理志愿服務隊以來,只要他出馬,就沒有解決不了的糾紛。 著力群防群治,凝聚化解合力。該鎮加強資源整合,在11個村(社區)成立“和事佬”調解室,廣泛吸納老黨員、退休干部、鄉賢等加入其中,開啟矛盾糾紛調解“自治”模式,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在家門口“找個說法”,確保群眾“話”有處說、“事”有人理、“難”有人幫。 “矛盾處理是基層長治久安的基礎性工作,用百姓的方法,解決百姓的事,利用‘小調解’化解‘大矛盾’,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、消除在萌芽?!备辨傞L奚智表示,該鎮通過借鑒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以“和事佬”調解室為平臺,充分發揮人民調解“第一道防線”作用,扎實有效做好矛盾糾紛源頭預防、排查預警、調解化解工作,積極促進村民家庭和美、鄰里和睦、村居和諧。今年以來,已調解糾紛182起,調解成功率達97.8%,群眾滿意度達99%,實現了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鎮、矛盾不上交”,使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實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續。(全媒體記者 蔣坐 張峻豪) 【責任編輯 鄭強】
|